《锦绣芳华》的最新剧情中,出现了最大快人心的一幕,吉安县主因放火烧芳园,被皇帝下令受笞刑。
不过,在受笞刑前,镜头给墙壁上的两幅壁画给予了特写。

镜头很唯美,以至于弹幕上有人说:这哪是受刑,这分明是来赏画的。
岂不知,这两幅壁画藏着吉安县主一生的命运起伏,可以说是全剧最大的伏笔。
可惜,很多人没看懂,就连吉安县主都没懂。
01

该壁画出自《大般涅槃经·梵行品》,是佛教有名的故事,称之为《五百强盗成佛图》。
大致内容是:在古印度的摩伽陀国有五百个强盗,经常拦路抢劫,滥杀无辜,不仅危害百姓,还威胁到了国家安全。
国王派遣官兵进行围剿,并对他们处以剜眼、割鼻、削耳的极刑。
佛陀听说后,怜悯他们遭受的酷刑,开启了他们的盲眼。
之后,眼睛复明后的五百强盗纷纷求佛问道,虔诚修行,最终修得正道,升登佛国。
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里,就绘有年代最早的《五百强盗成佛图》,意在度化众生: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
《锦绣芳华》里,将《五百强盗成佛图》放在吉安县主受刑的屋子里,其实也在暗示吉安县主,若能放下屠刀,则能得人生极乐。
不过,这里的屠刀并非指刀剑斧钺之类的兵器,而是她对情爱、权力的执迷。
02

美学家蒋勋讲《红楼梦》时说:特别同情觊觎王熙凤美色的贾瑞。
他说:“贾瑞其实是一个老实人,如果他有一点坏心眼,就能看出王熙凤在玩他,可是他竟然从头到尾都看不出,以致最后死在了王熙凤的手里。”
看过《红楼梦》的都知道,贾瑞就死在对王熙凤的情不自知和情不自控上,对于人性这种不可控的行为,蒋勋老师感慨说:
“可能每一个人都在某一种“迷”中,那个“迷”是解不开的。别人都看得很清楚,只有你自己看不清。”
就像吉安县主对刘畅的执迷,大家都看得清楚,刘畅不爱她,甚至连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,可她就是看不开,放不下,妄图用自己手中的权势去强迫他。
换句话说,就是吉安县主走进了迷执中。
《锦绣芳华》大结局时,宁王事败,吉安县主和刘畅都被贬成了庶民,失去权势后,吉安县主反而与刘畅的关系和缓了。
因为这时的吉安县主放下了执念,走出了人生的执迷,终于开始拨云见日,看见真实的一切。
03

其实,何止是吉安县主,我们这些普通人,亦是活在一个一个的迷执中,只是我们看不透而已。
有多少人,宁愿透支时间,沉溺过去,幻想未来,也不愿活在当下,看看身边的人与事。
又有多少人,都在幻想“当我……”后,认为有钱了就幸福了,有房就幸福了,可当愿望真正实现后,内心却一片空虚与寂寥。

太多的人,一直在追求高山,却从未攀上过高山;一直在追求幸福,却从未得到过幸福。
这,何尝不是另一种人生的迷执?
我最近几年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就是:安住当下,尽可能活在当下的每一分,每一秒,而非靠着幻想未来,获得片刻的虚假幸福。
也希望你们能这样,共勉!